山西省晉中平遙古城 風情和風貌呈現禮制古城
古巷中到處都是明清民宅 民心民俗純樸、敦厚
山西晉中平遙古城以「禮制」為本佈局,從城市等級和規劃建設可看出端倪。中國古代城市的等級與規模大小均有國家典章制度的「禮序標準」,不可逾越,最高等級的城市為國都,城方九里,諸侯都城或後來的周郡府城大的為城方七里,次的為城方五里,縣城則一般為城方三里,平遙古城正合乎這一禮序等級的規範。
古城在佈局上體現了「辨方正位」。平遙古城以南大街為軸線,市樓為軸心,形成了左城隍右衙門、左文廟右武廟、左道觀右寺廟的對稱佈局。並於傳統建築群的分佈秩序和風貌上,由四大街、八小街、七十二巷構成街巷格局,至今,古城中較少有新的建築物、不協調的構築物,古街上清一色的老式舖面、古色木招牌、古巷中的明清民宅到處都是,而且民心民俗純樸、敦厚,古城風情和風貌呈現出很多「禮」的痕跡。
歷史悠久 文化燦爛 道士們講經的道場和名人雅士觀賞遊覽的勝地
平遙古城不但有2700年悠久的文化燦爛歷史,而且還有300處文物重點保護單位,分別有國家級、省級、縣級,包括古店鋪、古民居、古城牆、古遺址、古墓葬、古建築等等。古城還特別重視儒、佛、道的文化,在城內有金代文廟大成殿,城外有金莊文廟,都有古人重視儒家文化的佐證。
古城國家級的佛教文化遺址有雙林寺、鎮國寺兩處,雙林寺以彩塑為主,被藝術家一致譽為集宋、元、明、清代彩塑的藝術寶庫;鎮國寺以建築為主。而反映道家文化燦爛歷史的宮觀有清虛觀,千百年來消虛觀一直是香火旺盛的地方,也是道士們講經的道場和名人雅士觀賞遊覽的勝地。
中國的平遙更是世界的平遙「世界文化遺產」並列入《世界遺產名錄》
由於清代中葉平遙票號的大發展,使平遙城內許多居民富裕起來,城區之內薈集了富商地主的宅院,這些住宅體形較大,用料講究,由於山西氣候乾燥,又未經戰爭破壞,所以大多數保存得相當完整。平遙的民居建築特色是中國北方漢民族嚴謹的四合院形式,有明確的軸線、左右對稱、主次分明多為二進院,據統計平遙傳統民居有3797處,其中400餘處十分完整,是中國現存最完整、最集中的民居群落。
平遙古城區還有用來軍事防禦的古城牆,上面有軍事武器,敵樓72座,垛口3000個,傳說為孔子的72賢人和3000弟子的象徵,在龐大的軍事設施上體現了濃厚的儒家思想,隱含著古代人們厭惡戰爭,祈求和平,追求仁證的理想。平遙城牆是中國現存完整的三座縣城城牆之一,而其規模之宏大,建築之完整又雄踞三城之冠。
平遙城牆如此完善獨特的軍事設施和設計精妙的防禦功能,無疑是古代軍事的鮮活教材,也是遊人登城懷古的遊覽勝地。古城經過聯合國專員的多次考察核定,於1997年12月3日在義大利那不勒斯城被正式確定為「世界文化遺產」,並列入《世界遺產名錄》,平遙已不僅是山西的平遙、中國的平遙,更是世界的平遙。文‧攝影 / 陳俊榜。2013/01/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