柯文哲體驗長者共餐服務 盼老人照顧以在地化、社區化為目標
李俊暉 / 臺北市長柯文哲3日中午前往萬華區老人活動據點,與社區老人一同共進午餐。臺北市目前共有344個人活動據點,其中109個據點提供共餐服務,讓長者可以走出家門參與據點的活動。會中,柯文哲表示將來的老人照顧將以在地化、社區化為目標。
柯文哲在致詞時表示,在萬華區小德蘭堂的服務據點,不管是電話問安還是直接關懷照顧、共餐服務、健康促進等,對長者提供很多的協助,市政府相當的感謝,柯文哲接著說政府要蓋硬體比較容易,但裡面要怎麼運作,運作的多元有效率,都要靠很多的宗教團體或社會福利團體,像是電話問安、居家訪視、共餐服務等各種健康促進活動,其中共餐服務讓大家來據點吃飯,讓長者必須走出門,還可以和很多老朋友聊天,而自己在家吃便當很無聊,讓大家在一起比較快樂。他接著說將來的老人照顧,還是要以在地化、社區化為目標,不是把長者送去安養院,而是透過在地化及發揮社區的力量,致詞最後柯文哲再次向大家表達感謝之意,之後柯文哲大喊吃飯,並幫長者盛裝飯菜。
在與長者共進午餐之後,柯文哲馬不停蹄前往人瑞長者潘銘藩的住處,今年已經高齡108歲的潘爺爺,親自從柯文哲手中接下1萬元的禮金之外,柯文哲更親自為潘爺爺戴上金戒指,之後兩人便話家常,在合影後柯文哲才驅車離開。
稍早,柯文哲也出席「104年度臺北市績優宗教團體、民俗暨105年度孝行模範、寺廟環境優良獎聯合表揚大會」,會中柯文哲親自頒獎以表揚共計92個績優宗教團體、績優民俗委員會及委員、105年度孝行模範及寺廟環境優良獎等。致詞時,柯文哲表示這次表揚除了績優宗教團體及孝行模範外,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就是寺廟環境獎。柯文哲也表示頒獎的目的是市政府表達對績優人員及團體的感謝,他同時也勉勵獲獎的團體與個人可以繼續努力,此外,也有一個更重要的目標,就是希望獲獎的團體與個人可以讓人效法,因為這些都是幫助臺北市政府,在社會福利事業或社會文化事業很有貢獻的團體跟個人,柯文哲接著說他認為政府力量有限,民間的力量無窮,而如何能讓這些民間的力量動員起來,讓臺北成為更好的城市,這就是我們努力的目標。
柯文哲接受媒體訪問時,針對要蓋大一點的清真寺,卻讓穆斯林覺得被貼標籤一事,他表示去年開齋節到新生南路清真寺發現人太多,根本塞不下去了,後來才發現來臺灣工作的回教移工非常多,另外,每個週末在臺北車站也都聚集超過一萬人,表示說有宗教方面的需求,而現在新生南路的清真寺實在太小了。
有關共餐在地化的議題,柯文哲認為這個議題要再找社會局長許立民討論,很多社會福利事業都是先做做看,如果可以話再開始推廣,目前社區據點的成功不是只有在共餐,還包括電話問安、到宅關懷、健康促進等,是一整套措施,所以許局長也曾開玩笑的說,這不是自助餐可以解決的,柯文哲接著說如果這個模式成功的話就會推廣到全臺北市,目前臺北市有109個共餐據點,未來目標是要超過190個據點,現在才做到一半而已。
媒體詢問近期有很多老人相關的行程,是否為了消弭取消重陽敬老金的反彈,對此,柯文哲表示總是要跟長輩交代敬老金的錢跑到哪裡去了,他並強調反對一次性消費的立場,應該是建立有制度且可以長久推展政策,而且也不應該是一天活動,而是變成整年度社區化、在地化,可以真正照顧長者,柯文哲再次強調,他目標就是在臺北市建立完整的老人照顧計畫。媒體追問反彈是否比較消弭,柯文哲說坦白講還是會抱怨,但是不管怎麼抱怨,該做的還是會做。
現場媒體追問有關胡志強說要選總統先從老人下手之說法,柯文哲認為他跟胡志強算是好朋友,當作開玩笑就好。
下午,柯文哲前往參加參與式預算城市交流分享論壇,為論壇進行開幕致詞,並頒發講座及感謝狀給與各區陪伴學校暨教授、各區公所人員。
柯文哲說,這個論壇有其時代意義及歷史意義,目前民主政治是世界的主流,人民雖然有選舉、罷免、創制與複決的權利,但在臺灣的狀況下,人民與政府的交流僅止於四年一次的選舉,選舉後的四年,人民與政府可說是「絕緣體」。他說,前總統李登輝對臺灣歷史最大的影響,就是讓臺灣走上一條無法回頭的民主之路,因此他在想,到底要在臺北市長任內做些什麼,可以在十年、二十年、甚至一百年後回首,是改變臺灣政治文化的事情?答案就是「開放政府、全民參與、公開透明」,他說,參與式預算就是打破過去人民與政府四年才一次的選舉交流。
柯文哲亦進一步說明,臺北市的參與式預算有兩個特色,第一,是將市民的教育作為出發點,有「369+嗡嗡嗡」參與式預算培力課程;第二,是扎扎實實由臺北市公務員辦理,而非委外進行,公務員也從辦理過程中獲得處理人民事務的經驗,也得到與公民團體的交流及接觸。2016/10/0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