鄭淑玲 / 新北市永和鄭先生(化名)因為鼻塞失眠,民國九十六年去看醫生,開始吃安眠藥 ─ 史帝諾斯 (Stilnox) 。由於藥效「強勁」,一吃就睡,鄭先生小心地改成每兩三天吃半粒。如此吃了一個月,覺得白天也想睡,走路仍想睡,注意力無法集中在課業上,連最愛的籃球運動都不再想碰。直到他發覺離準備公職考試的生活目標已愈來愈遠,心想不如死了算了,這時鄭先生才驚訝於自己怎麼會縈繞著輕生的念頭。
高雄左營余同學(化名)民國九十五年時,因心情沮喪,求助於精神科醫生,醫生規定一天吃一粒抗焦慮藥,景安寧 (Kinax) 。余同學吃了幾顆後,反而更覺焦慮,非常疲累,而且開始狂掉頭髮,二十初頭的小伙子一頭濃密的頭髮在短短兩三個月幾乎去掉了一半。八年後的今天,儘管已不再吃精神科藥物,不幸的是頭髮並沒有再長回來。
台中金小姐(化名)十一年前被精神科醫生診斷有憂鬱症,吃了一年半的安眠藥和精神科藥物,最高記錄曾經一天要服用十四顆。十年後她再回想,在吃藥之前從不會有輕生的念頭,反倒是吃了藥之後,這種念頭或負面想法會在她「閒來無事」的時候跑出來。只是現在這些看似憂鬱的小小聲音不至於影響她忙碌的正常生活,她現在為人妻為人母, 「 閒來無事 」 的時間非常少了,多數時候的心情是忙碌而充實。
近年全球吹起「不藥」風,預防醫學、飲食療法成為媒體及出版業的熱門話題。除了美、日醫師倡導「不藥」的翻譯書進駐台灣以外,本土醫師也有許多著作,其中一本即為 《 除了開藥單,我還能做什麼? 》。
由醫師、藥師、諮商師、律師及家長組成的「公民人權協會」 (CCHR) 理事長陶昌文醫師表示,很多個案,因為頭痛、腸胃不適、過敏或尚未被發現的生理疾病,卻被誤以為精神疾病,進而長期吃藥,。精神科藥物帶來的痛苦,常常超過疾病本身。一般精神科的診斷,三到十分鐘的看診時間,或是篩檢問卷,是根據症狀描述及精神科主觀看法來進行,少有詳細的身體檢查。吃會影響身體器官正常運作的精神科藥物,除了原本症狀無法真正治癒,還得承受藥物副作用的折磨,有人甚至會起輕生的念頭。例如上述的第一個案例鄭先生,在接受過敏源處理、排毒等療程後,不再失眠,生活回到正軌,原來鼻塞的問題只是對牛奶嚴重過敏的結果。
公民人權協會 (CCHR) 亦提出警告,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( FDA )有相關報告指出,過於依賴精神科藥物有可能導致厭食、心血管疾病、人際關係疏離、麻木等副作用,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暴力現象或自殺。
上述三則因表面的心理問題,服用精神科藥物卻遭副作用之苦的民眾,皆是今年初投訴公民人權協會的真實個案。該協會執行長蘇熙文醫師表示,當今最常見的心理問題,如憂鬱症、失眠等,其實與生活中的飲食正確與否大有關聯,生活中的壓力及挫折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。他建議民眾攝取均衡的營養且充足的蛋白質;多外出踏青,從事健康休閒運動等等也都能顯著提昇情緒,對於紓解心理壓力有很大的幫助。承擔藥物副作用,長期吃藥並非真正的出路。
公民人權協會是一國際性非營利組織,特別注重心理健康領域的民眾權益,致力防範任何心理問題的誤診與精神科藥物濫用,並揭露精神治療領域的不當處置、對待或傷害。歡迎家長及民眾參觀該協會網站,取得更多「不藥」的相關資訊: http://www.cchr.tw 。2014/03/0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