亞太氣候服務研討會6/11登場 聚焦AI強化防災應變
李玉菁 / 匯聚來自歐美及東亞八個國家、二十多位氣象及AI專家,共同參與在台北舉辦的「2025亞太氣候服務研討會(Asia-Pacific Climate Services Workshop, 2025APCSW)」,一連三天於交通部中央氣署國際會議廳隆重展開。
本次研討會特別響應聯合國「Early Warnings for All」全球倡議以「全民早期預警—氣候服務與AI應用」為主題,共同交流氣候服務創新技術,聚焦在如何運用AI強化氣象資料效率與災害決策應變,以應對日益嚴峻的極端氣候挑戰。
氣象署長呂國臣於開幕致詞中指出,氣象署自2023年人工智慧(AI)大爆發以來,積極導入AI技術。去年凱米颱風來襲,氣象署成功使用AI模型,在颱風影響5天前就能夠掌握颱風走向,三天前發布致災性豪雨預警,協助高風險地區之縣市政府提前啟動大規模民眾撤離,在颱風來襲前,有效進行早期預警行動。同時,氣象署也與輝達(NVIDIA)及學研界合作,共同研發適用於臺灣的AI模型,以擴大氣象服務與早期預警的效能。
氣象署肩負科學數據和論述的責任,未來將持續深化科技研發與應用,促進跨領域交流與合作,讓氣候服務藉由氣象資訊的普及、精準,具體落實全民早期預警的作為,守護每一個民眾的安全。
大會並特別邀請經濟部賴建信常務次長、日本京都大學Eiichi Nakakita名譽教授擔任關鍵議題主講人,分別針對即時氣象資料於水災與乾旱管理上的政策應用,以及日本對於游擊式豪雨(Baby-rain-cell的高空回波偵測技術與都市淹水風險預測經驗進行分享。
同時亦邀請美國NVIDIA專家Stan Posey,分享AI驅動的地球系統數位孿生(Digital Twins)技術;歐洲氣象學會(EMS)主席Bently教授,講述英國與歐盟在氣候服務與AI整合方面的發展策略。
本次研討會期望深化各界對於全民早期預警的掌握與共識,促進國內、外公私部門攜手推動人才培育與技術交流,共同打造具前瞻性與實效的氣候服務體系,提升臺灣整體防災韌性。2025/06/12